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為促進經濟發展和加強中央集權。故於漢魏洛陽城西南方向設計興建新都洛陽城,新都城大體仿隋大興城舊例,先後修建宮城、皇城及郭城。並在郭城南面設五坊,其東北開三坊。同時又在隋大興城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將宮城,皇城修建於城市最高區域的西北邊,同時設立重城、東城,以加強防禦功能。開豐都、通遠、大同三市,在更大程度上符合了工商業的需求。隋唐洛陽城平面相近方形,周長27公里餘,南邊、東面各創三門,北建二門,西牆無門,合八門。及至唐代,改豐都、通遠,大同三市為南市、北市和西市。
唐高宗乾封二年(667年)於皇城西南築上陽宮,提升了宮城的使用價值。除上陽宮為唐朝新修建築外,其他洛陽城建築基本上繼承隋代舊制,沿用不廢。
簡介
唐代長安城,初名大興城,始建於隋朝開皇元年,唐朝建立後,易名為長安城,屬京兆府長安縣、萬年縣,是隋唐兩朝的首都,亦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1]。外國文獻上稱為胡姆丹。隋代的大興城人口在隋文帝開皇之治時為25萬人(一說60萬人),到了唐代武則天時期為100萬左右。城市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分組成,面積達83.1平方公里(不含大明宮3.11平方公里)。城內百業興旺,最多時人口在市轄區為200萬人,而市區則超過100萬人。唐末遷都洛陽後這裏被拆毀,其遺址位于于今陝西省西安市的大片地帶。1996年,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造起來,後來又經過多次修補,形成嚴密的防御體系,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城牆之一,與山西平遙城牆、湖北荊州城牆、遼寧興城城牆等並列為中國現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牆,也是規模最大的古城牆之一(最大為南京城牆),周長13.74公里,城牆周圍有護城河環繞,是中世紀後期最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