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1日星期四

普濟禪院.

於小城西北方向有片土地名稱[望廈],座落於此地區有其一歷史悠久的古蹟[普濟禪院]. 普濟禪院。普濟禪院在澳門名勝古跡中的地位並不低:與媽閣廟、蓮峰廟並列為明末三大古廟之一,且為其中規模最今日地處鬧市美副將大馬路的這塊淨土,不得不遭受高樓環拱的壓抑,容忍車流噪音的干擾。更可惜的是,儘管比三街會館和哪吒廟年代久遠,與東望洋炮台一樣偏離相連成片的古老城區,於是在知名度和被關注度上望塵莫及,平素多接納本地香客,鮮有遊人光臨,有時竟陷入門可羅雀的落寞。 最初掌管並擴建普濟禪院的大汕和尚,係佛教禪宗曹洞宗道盛禪學傳人,普濟禪院亦為內地保存最好的曹洞宗寺廟之一。禪院空間結構為三路三進殿堂式建築,主軸線上依次為大雄寶殿、長壽殿和觀音殿,東西配殿分設祭祀關帝、天后諸神明的殿堂。外觀紅牆綠瓦,殿內輝煌典雅,加上陶塑、灰塑和磚雕等藝術裝飾,充分展現出嶺南文化的魅力。院內還藏有米芾、董其昌、章太炎、高劍父、關山月等歷代名人書畫。璀璨如此竟遭冷遇,豈不遺憾? 不該淡忘的遺跡就蜷縮在普濟禪院後山花園一角。從東配殿千手觀音堂右轉,穿過齋堂,沿走廊可前往後山花園。首先入眼的是慧因大師紀念亭,視線左移,依次可見參天的連理樹、精緻的月中亭,收目處則是倚靠在院牆上的半座碑亭。碑亭前側有不鏽鋼圍欄隔擋的一張石案與四條石凳,桌面被一條水泥填補的縫隙貫穿,石凳經風化早已灰暗斑駁。案旁豎有標識柱,標明此乃“中美《望廈條約》簽訂處”,並用中葡英日四種文字簡介歷史背景。 一八四二年英國脅迫中國簽署《南京條約》大獲其利,西方列強仿而效之。一八四四年美國派軍艦三艘駛近珠江口,威逼清政府與之簽約。七月三日,就在普濟禪院後園的這張石案上,清廷兩廣總督耆英同美國特使顧盛簽訂了《五口貿易章程》即《望廈條約》。該條約除規定英國所獲通商、外交特權美國“利益均沾”外,添加了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領海權,以及日後可修約等條款。 《望廈條約》超越《南京條約》成為不平等條約的惡例,堪稱中國外交史上的奇恥大辱。簽約後九十九年,後人立碑築亭銘記此事。如今,石碑嵌在牆體底部毫不起眼,更悄無聲息,彷彿往事已經隨風飄逝,令後世人遺忘了[網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