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7日星期三

七七事變,蘆溝橋 永定河全景

  

                                       七七蘆溝橋事件跳至搜尋 [網絡圖文]

座標39.8502497°N 116.2190658°E

盧溝橋 (包括宛平縣城)
Lugouqiao2.jpg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所在北京市豐臺區
分類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時代1192年
編號1-24
登錄1961年

盧溝橋,原名廣利橋,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豐臺區的永定河上,東距宛平城170米,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該橋始建於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昌三年(1192年)完工,明清兩代多有維修改建。該橋自建成後即為交通要道,橋頭曾設有稅課司。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盧溝橋為十一孔聯拱橋,拱洞由兩岸向橋中心逐漸增大,拱券跨徑從12.35米至13.42米不等,橋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勢平緩。河面橋長213.15米,加上兩端的引橋,總長266.5米。橋身總寬9.3米。橋面寬7.5米。橋兩側雁翅橋面呈喇叭口狀,入口處寬32米。橋面兩側設定石欄,南側有望柱140根,北側有141根。望柱間距約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間各嵌石欄板,欄高約0.85米。 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線,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它被形容為一座巨麗的石橋,後來外國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事變,又稱蘆溝橋抗戰、盧溝橋事變[1]:472、馬可波羅橋事件,是中華民國時期公元1937年7月7日發生在河北省宛平縣蘆溝橋的侵華日軍有預謀的一宗軍事衝突,為第二次中日戰爭(八年抗戰)全面爆發的起點





永定河都是北京的母親河。300萬年前,古老的永定河奔出太行山,從上游沖刷裹挾而來的泥沙沉積形成了北京小平原,為北京城的形成提供了地理條件。百萬年來,永定河又用她的乳汁滋養著北京這塊土地,由她帶來的泥土和充足水源提供了富饒的物産,也孕育了最早的人類文明之一。北京地區最早的原始聚落都形成于永定河畔,如週口店的北京人、泥河灣人、東湖林人,都是在永定河的滋養下孕育出的古人類聚落。

值得一提的是,傳説5000年前在永定河畔,黃帝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戰中打敗蚩尤部落,形成了華夏民族。永定河從此與中華文明的發端深深聯繫在一起,沿河孕育出大同、張家口、宣化、北京、天津等城市,更孕育了有著86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深刻影響了中國和世界。

                                                                                           




















                                                  為紀念1937/7/7日[七七蘆溝橋事變]
                                                                           完畢.多謝分享,再見